关灯
护眼
字体:

孔子之史学与心学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一

    春秋时代,乃一礼文繁缛之时代,又为一政治、社会、种种人事方面将次崩溃转变之时代。故其时人心激动,而有种种之新思想与新观点。此数者交织互染,乃有下一时代新学术之产生。其时则有无数术士,环绕于贵族阶级之四围,而为之执行其种种繁缛之礼文。此所谓“术士”者,易以今语译之,当称“艺士”或“艺人”,盖指其擅种种之专艺。此种专艺,约言之,可分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类。习书数不必能射御,执射御亦不必通礼乐。其能通习六艺者则尤为上选。彼辈皆凭此“六艺”以献身于贵族卿大夫而参加其集团,此在当时则称为“儒”。许氏《说文》:“儒,术士之称。”是证也。孔子亦当日一术士,即通习六艺之儒者。孔子亦因此而进身于贵族,而为之服务。其先尝为鲁之委积吏,主管仓谷出入。后又为乘田吏,主畜字牛羊。其后乃益明习于当时贵族阶级之种种礼文。然孔子不仅习其礼,抑又进而究其礼之意,乃觉当时所谓礼者实多非礼。《论语》:

    子入太庙,每事问。或曰:“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”子闻之,曰:“是礼也?”

    此事盖在孔子青年,乃十足表现出孔子对当时贵族阶级许多非礼之礼之一种反抗精神。大抵当时鲁太庙中种种礼乐均属非礼,故孔子伪为不知而问以示讽刺;或者乃笑孔子,误以为其真不知礼,故孔子曰:“这些就算礼了吗?”以此为反诘。今试设一简譬。如一游人入外蒙古,对其政府礼堂悬列宁像片,因问此何人之像?当知问者并非不知此系列宁之像,乃不知此处缘何悬挂此像,故疑以设问耳。此种态度,春秋名卿大夫间亦早有先例。如《左传》文四年:

    卫 宁武子来聘。公与之宴,为赋《湛露》及《彤弓》。不辞,又不答赋。使行人私焉。对曰:“臣以为肄业及之也。昔诸侯朝正于王,王宴乐之,于是乎赋《湛露》,则天子当阳,诸侯用命也。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,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矢千,以觉报宴。今陪臣来继旧好,君辱贶之,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。”

    孔子尝称宁武子“其知可及,其愚不可及”,此处正是宁武子大知若愚一绝妙好例。孔子初入鲁太庙神情,即模拟宁武子意态而变化用之也。特在宁武子当时,不过是贵族阶级内部自身对于外交礼文上之一种讲究与机警;一到孔子身上,却变成一个艺士正式起来批评和反对当时贵族阶级之种种现行礼法。这是时代变动下绝然不可相提并论的两件事。

    孔子正式的批评和反对当时贵族阶级种种现行礼法者,在《论语》里屡屡见到,如:

    孔子谓季氏,八修舞于庭,“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?”

    又:

    三家者以《雍》彻,子曰:“‘相维辟公,天子穆穆’,奚取于三家之堂?”

    这些都是正面公开的批评。当时的贵族礼,实际便即是当时的政治;因此孔子对于礼的批评,实际即是孔子当时对于政治的批评。他说:

    天下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。天下无道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。自诸侯出,盖十世希不失矣。自大夫出,五世希不失矣。陪臣执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天下有道,则政不在大夫。天下有道,则庶人不议。

    这里孔子以一艺士身分而反对政出大夫之非礼。但艺士议政,本身亦是一非礼。故孔子说:“天下有道,则政不在大夫。天下有道,则庶人不议。”孔子之议礼,同时即是其议政。故:

   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,孔子对曰:“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”

    这里孔子把政治问题归重到礼上,但同时又把礼的问题归重到日常人生上。“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”是礼的问题,同时亦是政的问题,但同时又即是人生日常问题,所谓伦常问题是也。于是孔子遂由他的政治论转入到人生论。

    二

    孔子反对批评当时贵族阶级一切现行礼之根据则在历史。由孔子明习礼文,对于当时一切现行礼之历史本源与其掌故沿革皆探索明了。故曰:

    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

    又曰:

    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

    又曰:

    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。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!

    又曰:

    甚矣我衰也,久矣我不复梦见周公。

    在古代之所谓“礼”,本即是全部规定了的贵族生活,亦即包括了古代全部的政治。在孔子心中,则礼的范围更大了,不仅包括了政治与贵族生活,亦复包括了全部人生。孔子在历史演变中研穷了自古到今的种种礼,即是研穷了自古到今的政治与人生。其够标准合理想者,此在孔门则谓之“道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